“聪明智慧的中国人发明火药,做出绚丽的礼花,外国人却用它制成精良的武器;中国人发明指南针,最后演变成风水先生看风水的工具,而外国人拿去航海。” “中国从古代到现代拥有众多的发明创造,但总结成定理、原理、定律的很少,很多定理、原理大多出自西方,为什么世界公认的中国式的理论廖若晨星?” 近日,以“发明与发现上升到科学理论的条件和过程”为主题的中国科协第十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北京举行。这次沙龙吸引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张信威、张钟华等全国32位专家学者参加。 专家们不仅关注科学理论自身的发展规律,更从哲学、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层面来审视中国科学。本报摘登部分专家发言,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戚康男: 时空都受束缚的环境不利于理论形成 当前中国的科学理论发展比较滞后,分析原因主要是缺乏以下几项因素:第一,开放的思想。第二,开放的准则。任何企业、单位,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封闭的环境中间创立一个什么样的理论,都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的。第三,人性化的生活环境。第四,社会环境和客观的需求。第五,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 一个封闭的时间、空间环境,不利于理论的创新。水到渠成的情况下,理论创新才会出现。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张深根: 为什么现代科技的基石在欧洲 现代科学理论大部分都是欧洲人创立的,是不是欧洲人种比黄色人种要聪明?但许多留学归国人员都说,中国人比欧洲人更聪明。 我认为,现代科技的基石都是欧洲人奠定的,其中有几个条件: 第一是文化底蕴和政治制度。欧洲文艺复兴之前,中国一直是全球科技中心;但文艺复兴以后,中国和欧洲的差距越来越大。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社会变革的问题,欧洲进行了一次文艺复兴,社会发生深层次变革,涉及科技、文化、哲学等各方面,大概花了不到100年的时间。随后,科技中心就由亚洲逐渐转移到欧洲,很明显的例子就是郑和下西洋。马可波罗在日记里写道,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一只船上有两三千人、2500多个箱子,这在当时航海史上是最先进的。中国社会文化的底蕴是中庸,政治上是中央集权,明朝皇帝一道指令,航海远征技术便就此中断。从此,西方在海外扩张就逐渐超过了中国,带动了科学理论的发展。 第二是教育制度,中西方存在本质的差别。西方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而我国是应试教育。如果教育体制不改革,不好好培养现在的人才,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最后,科技管理制度是科研工作上升到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科技管理制度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希望我国在社会环境、教育法制以及科技管理等方面有好的改观,更有利于我国科学理论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 民族自尊心有了,创造发明自然也就有了 大家的讨论很有热情,为国、为民、为后代,当然也是为科学发展本身,听后深受感动。社会环境、科学技术人员的素质,这两者密不可分。社会环境方面,要请政府官员及领导多了解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绝不能浮躁,否则等于毁灭了后代。搞科技工作,是追求真理的,需要有去伪存真的精神。 要尽量少搞甚至不搞评估。半年一评估,一年一评估,三年一评估,这是对科研时间和人才最大的浪费,这是害死人的。用汉武帝的一句话,没有非常的人办不出非常的事,真正要搞创造发明,要培养奇才怪才,不能只培养通才和庸才。同时,要搞好中国自己的学术刊物,不要对SCI那么重视,这样经过5年、10年、20年,民族自尊心有了,创造发明自然也就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