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至8日,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主办的第三届单航天器激光天文动力学(ASTROD I)研讨会(workshop)在紫金山天文台召开。 会议共提交了17个学术报告,围绕着ASTROD I空间任务概念和科学目标、无拖曳航天技术、轨道模拟与优化、光学设计、电荷控制、噪声分析、中国运载能力及空间科学卫星发展、空间环境及其对航天器的影响、航天器可靠性设计等空间科学课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会议还讨论了参考系与时间尺度、多参考系中的后牛顿理论、引力和光偏折的二阶后牛顿近似、共轨限制性问题及其在天文和航天中的应用等基本物理和天体力学理论问题。紫台近地天体探测和太阳系研究团组马月华首席研究员在会上介绍了团组近年来在太阳系动力学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会上,与会专家达成了在激光天文动力学领域和航天器工程设计与环境评估领域开展合作研究的共识。这标志着单航天器激光天文动力学空间计划预研究已经开始从纯理论研究转向理论研究和工程研究相结合。 单航天器激光天文动力学计划是由紫金山天文台倪维斗研究员提出,严俊、倪维斗、李广宇研究员全力推动的航天计划。该计划提出:在绕日轨道航天器和地面站间进行高精度激光测距,以达到精确探讨天文动力学,检测相对论与时空基本定律,改进探测引力波的灵敏度,以及更准确地测定太阳、行星和小行星参数等科学目标。 目前,该计划在国内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已有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和美国等国的1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预研究,并且得到了德国国家航天局(DLR)和中德科学基金研究交流中心的经费支持,在2004和2005年的中欧航天讨论会上得到了欧空局专家的高度评价。此前,已经于2001年在北京、2005年在德国不来梅召开了两次国际研讨会(symposium), 2002年4月在昆明、2002年8月在南京召开了两次研讨会(workshop)。今年7月14日至16日,中德科学基金研究交流中心、中科院晨兴数学中心、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中科院理论物理所、中科院物理所、中国天文学会、中国引力和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基金会和德国不来梅大学应用空间技术和微重力中心(ZARM)将在北京主办第3次国际研讨会(symposium)。
上两条同类信息:
泰安市发明家协会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咨询
|